怀德加油站卸油区作为油品流转的关键节点,是易燃易爆风险高度集中的核心区域。地面划线作为卸油区安全管理的 “可视化防线”,不仅能明确作业区域边界、规范人员车辆动线,更能在紧急情况下引导应急处置,为加油站的安全运营筑牢坚实基础。一场精准规范的卸油区地面划线施工,既是对安全标准的严格落实,更是对员工与周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郑重守护。
一、施工前:严抓风险防控,做足安全准备卸油区划线施工与普通区域截然不同,前期风险防控必须做到 “万无一失”。施工团队入场前,首要任务是联合加油站安全管理部门开展全面的风险评估,重点排查卸油区周边的油罐、输油管道、静电接地装置等关键设施状态,确保施工期间无油品泄漏风险。同时,明确施工期间的禁火范围,在卸油区 50 米半径内设置 “严禁烟火”“禁止携带火种” 等警示标识,并配备 2 名以上专职安全员全程值守,实时监测现场可燃气体浓度(确保浓度低于爆炸下限的 10%)。施工方案制定需严格遵循《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》(GB 50156)要求,针对卸油区功能需求细化划线内容:确定卸油车位边界线(宽度 15 厘米,采用黄色实线,明确车辆停靠精准位置)、油罐车与卸油口的安全距离标线(距离不小于 1.5 米,标注 “安全区” 字样)、人员行走通道线(宽度 1.2 米,采用白色虚线,引导人员远离作业核心区)、应急疏散路线(红色实线,搭配箭头指示,确保紧急情况下 30 秒内撤离)。此外,施工前需提前 3 天暂停卸油作业,清空管道内残留油品,对卸油口进行密封保护,避免施工过程中杂质进入;同时组织施工人员开展专项安全培训,考核通过后方可上岗。二、施工中:严守专业规范,确保精准安全卸油区地面划线对精度和安全性的要求远超普通区域,施工过程需全程 “高标准、严把控”。首先是地面预处理,由于卸油区地面长期接触油污,需先用专业除油剂彻底清洗,再用高压水枪冲刷,最后用干燥设备将地面烘干,确保地面无油污、无杂质,保证涂料与地面的附着力(附着力等级需达到 1 级)。划线材料选择需兼顾安全性与耐用性,优先采用具备防静电、耐高温(耐受温度 - 40℃至 80℃)、抗油污特性的溶剂型丙烯酸涂料,颜色严格按照安全标准区分:黄色用于警示区域(如卸油车位边界、危险区),白色用于引导区域(如人员通道、设备定位),红色用于应急区域(如疏散路线、消防器材存放区)。施工时采用全自动高压无气喷涂机,确保标线厚度均匀(控制在 0.2-0.3 毫米)、边缘整齐,无流挂、无气泡。每完成一段标线,需立即用警示锥围合,设置 “禁止踩踏” 标识,待涂料完全固化(固化时间不少于 4 小时)后,再进行下一段施工,避免未固化标线被破坏或沾染杂质。施工期间,安全管控丝毫不能松懈:施工人员必须穿戴防静电工作服、安全帽、防滑鞋,随身携带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,每 30 分钟检测一次现场气体浓度;严禁在施工区域使用手机、对讲机等可能产生电火花的设备,所有施工工具均需经过防静电处理;若遇到雷雨、大风等恶劣天气,需立即停止施工,撤离人员并做好现场防护,待天气好转后重新评估安全风险,确认无误方可复工。三、施工后:严保长效安全,巩固运营**划线施工结束后,需经过多轮严格验收与后续管理,确保标线长期发挥安全**作用。首先由加油站安全管理部门联合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验收,重点检查标线的尺寸(误差不超过 ±5 毫米)、颜色(色差值符合国家标准)、附着力、防静电性能等指标,同时模拟卸油作业场景,测试标线对车辆停靠、人员动线的引导效果,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卸油作业。


后续维护管理同样关键,加油站需建立卸油区标线定期巡检制度,每周检查一次标线完好情况,发现标线磨损、褪色(反光系数低于 80mcd・lx⁻¹・m⁻¹)或被油污覆盖时,及时进行清理或补划;每月对标线进行一次防静电性能检测,确保性能不衰减。此外,在卸油区显眼位置张贴 “地面标线说明图”,标注各区域功能与安全要求,定期组织员工开展标线识别与应急演练,让每一位员工熟悉标线含义,在紧急情况下能快速响应。怀德加油站卸油区地面划线,划下的每一笔都是安全的承诺。这些清晰规范的线条,不仅是卸油作业的 “安全指南”,更是加油站运营的 “生命线”。未来,怀德加油站将持续以高标准维护卸油区安全设施,让安全防线始终坚固,守护每一次卸油作业的平稳顺利,为周边群众的出行安全保驾护航。
http://www.szhuayn.com